今年2月份,公司540吨含钒优特钢直供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立交桥项目。优质产品和高质量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肯定和点赞。
近日,公司又一批含钒优特钢正在发往毛里塔尼亚,用于该国首都重点项目建设。
公司深耕“一带一路”倡议,不断为沿线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充分发挥钒钛特色优势,坚持“一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的理念,积极构建“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以最好的自己,助力含钒优特钢走好“一带一路”。
转变营销模式 挖掘市场需求
“开发这个毛里塔尼亚项目的客户,是公司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考虑客户黏性、未来成长性、经济效益等方面因素,准确定位含钒优特钢在国际市场需求的又一成功案例。”含钒优特钢产品工程师、大客户经理胡志强满面春风地说。
公司坚持走高端化路线,通过行业对标、市场调研、客户走访等方式,深度优化“两个结构”,全面研究各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潜力,不断加大与重点工程客户的合作力度,提供“定制生产、精准直发”等工程直供服务,壮大海外客户“朋友圈”。
在该国的第二次订单中,客户同时采购了十余种不同规格、不同性能的含钒优特钢。销售人员迅速与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大家一致表示,不管难度有多大,都要满足客户的需求。
随着营销模式的快速转变,公司聚焦国际国内新产业和新业态,强化“四个更加关注”,寻找含钒优特钢和钒钛新材料新的市场需求,含钒优特钢先后出口东南亚、非洲、中欧“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钒钛新材料也持续不断向海外市场输出。
发挥技术优势 提供强力支撑
“对于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国家工程项目情况,我们并不陌生。从营销人员最初的走访开始,我们一直在同步跟进,面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尽可能提供技术服务。”技术中心棒材产品研究室主任马海峰介绍。
今年以来,公司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面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等国内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合作,搭建技术科研平台,发挥技术营销优势,与营销组织协同配合,致力于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
技术中心不仅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还与一线技术人员协调联动,结合客户需求,成立技术攻关组,锚定产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难题,开展靶向攻关,最大限度释放产线潜能。
建材经营中心技术室材料成型与控制高级工程师王晓飞就是一对一专项技术攻关组的成员。他经常忙碌在含钒优特钢生产线上,密切观察各架次轧机实时运转情况。
“产线上正在生产的是直径12毫米的含钒优特钢,在产品外形和力学性能方面,客户都有个性化需求。我们通过尺寸数据窄参数控制、提升产品屈服比、提高成分命中率等方法实现对产品精益求精的控制。”依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王晓飞胸有成竹。
柔性生产组织 高效兑现订单
“一棒、二棒、高线三条轧线,都要做好中国援建毛里塔尼亚国家工程项目订单的生产准备,确保设备保持在最佳状态,以满足客户提出的交货期要求。”3月16日17时,建材经营中心生产计划例会上,生产科科长徐斌正在安排次日轧钢系统生产计划。
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保品种、保质量、保交货作为目标,在各条产线全面构建起“订单牵引式”的柔性生产组织模式,提高高端产品兑现率。针对高端客户和高附加值产品订单,在进行统一协调排产基础上,留出一定调整空间,从而实现对重要客户、重点合同、重要订单的生产调剂。
接到订单后,建材经营中心与生产计划部密切沟通,针对产线实际生产情况和客户交货需求,具体分析变更生产计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了专门的排产方案。
“过去,我们轧制什么规格产品,轧制多少,都是由连铸生产钢坯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生产什么,完全由客户和订单决定。援建毛里塔尼亚国家工程项目的订单,不仅能为公司创造效益,更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事,产线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徐斌激动地说。
“按照订单需求,产品规格频繁变化,一天下来需要更换轧辊二十余次。但是,和大家预想的不太一样,换规格增加的工作量并不大。”建材经营中心一棒作业区精轧调整工尹春雨神情轻松地说。
据了解,一方面,轧辊的相关调整很多可以通过自动控制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很多情况下,对于相近规格的产品,一般只需换一个成品辊,就能达到要求。
对于频繁变更产品规格,是否会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徐斌更是做了详细分析。换一个轧辊,大多在15分钟左右。如果合理利用换规格之间的衔接,及时做好导卫调整、轧辊轴向调整、水油气和液压接头检查等工作,换四到六架轧辊,仅需一个小时左右。同时,利用换辊时机,还能加强对产线装备的维护保养,从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赵艳蕾) |